搬迁工厂,自主产业链,唐唯实的药方能治好欧洲车企的病吗?_环球报资讯
2023-02-02 08:58:40来源:西游Press

2011年,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:比亚迪可以分分钟造出特斯拉。

对此马斯克表示:呵呵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然而,到了2022年,比亚迪的销量已经超过特斯拉50万辆以上。

这时马斯克的说法是:中国汽车制造商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车企。

感受到压力的,岂止马斯克,还有欧洲那些老牌汽车厂商。

对那些苦苦转型的老牌厂商来说,比亚迪等中国厂商是个十足有实力的野蛮人。

01

感受到寒气了,但傲气难改

前不久的2023年CES展会上,全球第四大汽车公司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表示:欧洲汽车行业未来将与中国厂商进行一场可怕的战斗。

Stellantis集团旗下有标致、雪铁龙、菲亚特、克莱斯勒等著名汽车品牌,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上都是摇摇欲坠,存在感越来越低。

换句话说,Stellantis集团在中国的不成功,导致法系车对中国市场的依存度很低。醉翁之意不在酒,Stellantis也不在意自己在中国的表现,但当比亚迪等厂商开始攻入他本土欧洲市场时,唐总就不得不急了。大力营造中国“狼来了”威胁论,一方面可以逼迫欧盟拿出补贴等利好政策包,另一方面可以提醒法系车企已退无可退,必须抖擞精神,同时也可能是为自己留退路”你看不是我不行,只是对手太狡猾”。一举多得。

唐唯实把欧洲汽车工业失去竞争力的罪魁祸首定为“欧洲的排放政策”,声称是欧洲的法规“保证”了欧洲制造的电动车比中国同类产品贵了40%。

翻译一下就是:如果不是排放政策捣乱,中国品牌不会有什么优势。

但果真如此吗?

欧洲可能有什么特殊政策,但中国呢?

中国的政策对所有厂商一视同仁,为什么外资品牌在这里也是费拉不堪呢?

Stellantis集团一年在中国卖了几辆电动车呢?

感受到了压力,但仍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傲慢与自信,这可能是欧洲老牌汽车厂商领导层的普遍心态。

中国新能源厂商比同类欧洲车企便宜,凭借的是技术进步和全产业链优势,不是什么场外因素。

02

唐唯实,真的为实吗?

基于以上的判断,唐唯实给欧洲汽车工业开出了两个药方:第一,将工厂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;第二,让欧洲重启工业化。

从客观角度来说,这两个药方还是比较对症的。

然而,有药方是一回事,能不能按药方抓药是另一回事儿。

先看第一个药方:转移工厂。

欧洲的高人力成本的确是个问题,但汽车的生产成本并不只有人力成本。

除了中国,世界上还有第二个国家拥有完整的新能源供应链吗?

搬到那些产业链不完整的地方,真的能降低成本吗?

第二个药方,让欧洲重启工业化重造产业链。

1992年,钱学森率先提出在中国发展电动汽车,2000年左右,中国正式作出未来20年的电动车发展规划,这才拥有了完整的产业链。

别的不说,仅仅是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两家厂商加在一起,就占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。

欧洲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全产业链,特别是动力电池全搞起来吗?

结束语

欧洲现在的汽车工业非常尴尬,也非常危险,放下身段,认真研究中国市场,或许还能抢救;但无论如何,属于它们的时代都已经过去了。

标签: 搬迁工厂 自主产业链 唐唯实的药方能治好欧洲车企的病吗 欧洲_汽车 中国车企

精彩推荐

资讯News

  • 聚焦Policy